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13期 > 第3版 热点关注
聚焦“提振消费”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2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陈文玲:推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关键是提振消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以实现的过程。当前,扩大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关键性力量。消费疲弱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短板,主要表现为:国内消费需求与国际消费需求失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与消费增长速度的失衡、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失衡、满足刚性消费需求与弹性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失衡、最终消费率占比高的人群消费能力不足与高消费人群消费能力释放不足的失衡以及储蓄不断增加与消费意愿不断降低的失衡等。

扩大消费需求是破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最重要途径,稳住经济发展大盘,确保2023年的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关键看国内消费能否激活,与扩大国际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市场红利长期地、持续地释放出来。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激活线下服务消费,尽快恢复烟火气;二是激活新型消费,充分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三是激活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市场,带动整个市场的复苏;四是激活老年人、“Z一代”、单身和“她消费”群体等几大消费群体,把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五是激活健康、文化、教育培训、家政服务、交通出行和公共服务等具有爆发力的消费领域,满足消费侧结构不断升级的要求;六是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形成集成效应;七是激活数字消费,继续完善支撑消费需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八是激活区域资源和要素重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九是激活市场主体,增加具有持续增长的消费能力;十是激活创业就业,不断提升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水平。

(《宏观经济管理》 2023年第3期)

朱 迪:我国消费倾向的新特点与提振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我国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中等及高收入群体和中青年表现突出,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城市新兴消费,高收入、高学历、年轻世代更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居民的新能源车购买意愿近年来大幅度提升。提振居民消费倾向,需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消费需求和动机,把握新机遇,特别重视供给体系完善和社会文化营造,改善消费的宏观外部环境,在高水平上不断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人民论坛》2023年第2期)

高惺惟:提振消费 要让百姓挣到钱敢花钱

要紧紧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面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关键的抓手无非是两条,一是要让老百姓能挣到钱,二是要让老百姓敢花钱。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变量。内生的消费动能,主要源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居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消费能力,释放居民消费市场潜力,扩大总需求。为此,“稳就业”“保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每一个奋斗者以公平的机会,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只有收入提高了,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同时,要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消费不起的问题。只有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挣到钱之后才会舍得花,我们的财政资金要向养老和医疗大幅度倾斜。

(《民生周刊》2023年第5期)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